吉林市脱贫攻坚工作简报(2019年第26期)
永吉县一拉溪镇实施“四小工程”
助力脱贫攻坚
永吉县一拉溪镇注重引导贫困群众实施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为稳定可持续脱贫奠定基础。
找准症结,明确方向。一拉溪镇针对部分贫困户缺“智”、缺“志”、缺“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个别存在,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扶贫方式落实不到位,破解扶贫产业单一等问题,研究制定了《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方案》,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法”的工作思路,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变被动想为主动干、变先扶持为后补贴、变扶贫困为扶志气”,全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采取“讲、听、谈、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动贫困群众发展“四小工程”。一讲,召开动员会,将发展“四小工程”的思路和优势向贫困群众进行宣传。二听,召开对接会,听取群众对发展“四小工程”的想法,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三谈,召开恳谈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贫困户解答疑虑;四看,组织召开观摩会,带领贫困户到有经验的养殖户、种植户、个体工商户、手工作坊中进行参观学习,坚定贫困户的发展信心。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一是以点带面,组织四个村进行试点,包保部门召开动员,帮助贫困户围绕“四小工程”发展产业。二是强带弱上,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有经验的贫困户与规模企业、合作社“联营”,发展规模化种养殖项目;鼓励有劳动能力但没有经验的贫困户与规模养殖户、种植户、小作坊建立“联合”,学习技术、帮销产品;鼓励有发展意愿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其他种养殖户或亲属建立“代养”、“代种”、“代包”模式,年末从利润中扣除相应的费用。三是以帮带干,包保部门鼓励群众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产业模式,年末考核达到方案规定的相应数量和质量时,再给予一定扶持资金。
细化考核,科学帮扶。一是把制度“建起来”。包保部门每月定期到村到户走访,跟踪查验项目,填写随访记录,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把政策“活起来”。包保干部联系林业、农业等方面专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协调信用社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第一书记代言和微商平台,解决“难卖、价低”等问题。三是把考核“用起来”。组成项目考核认定组进行验收,达到年初确定数额的贫困户,由镇、村及贫困户本人签字确认后,兑现每户500元扶持资金。永吉县“志智双扶”现场会在一拉溪镇举办,共为发展“四小工程”的贫困户发放扶持资金49500元。
持续发力,成效初显。一是思想有转变。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提升广大贫困户抓机遇、谋发展的信心。二是生活有改善。四个试点村171户贫困户中,有117户参与“四小工程”,项目实施率达到68%,99户项目验收合格,合格率达到85%,人均收入达2000元,最高收入达到50000元。三是脱贫有质量。四个试点村共有26户脱贫,人均纯收入均高于4200元。
(永吉县扶贫办供稿)
市合作交流办综合施策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关注特困对象,全力解决难题。从各方协调资金,投资万余元,为特困户张青波改造危房,为贫困户华玉玲家租赁了房子,购买了炕革,更换了玻璃;为五保户邹立恒家更换了房瓦;为李宝库家的火烧房翻修了房盖、安装了门窗;为因病致贫的杜义贵家刮了墙壁大白、安装了纱窗。
帮扶产业项目,坚持产业扶贫。一是切实发挥市合作交流职能优势,针对磐石市松山镇东北岔村种植加工中草药实际,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及加工规模,协助该村包装了中草药种植加工项目,并通过全办向外推介。二是协助东北岔村投资修建500平方米食品储藏冷库项目,现正在跟踪洽谈过程中。三是积极参加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为企业代言销售产品,销售中草药深加工产品千余元。四是鼓励贫困户李云学发展庭院经济,饲养兔子28只、饲养大鹅300只。五是组织全体干部帮助村民搞秋收,收捡处理中药材7000余斤。
完善基础设施,改变乡村面貌。协调市邮储银行共同投资4.8万元,为东北岔村进行了村部改造,安装冬季取暖设施,改造了一间办公室,新建了村部工作人员值班室。同时,在上级部门的支部下,完成了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石砌边沟约5700米,修建桥涵6座,修建巷路13条约800米,粉刷沿街铁栅栏约1900米、沿街围墙约1500米。
(市合作交流办供稿)
【简讯】市委政策研究室协调动员舒兰市司法局和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吉林热电厂职工捐赠资金3.4万元,以村集体统一入股形式投入到养牛企业中,按年收益贴补9户贫困群众,剩余的入账村集体经济,既为村、群众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一举多得。
(市委政策研究室供稿)
吉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