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脱贫攻坚工作简报(2019年第19期)
我市召开白山市挂职干部及教师接收会
为加强我市与白山市干部人才交流,8月14日,我市召开了白山市挂职干部及教师接收会。按照我市各县(市)区与白山市乡镇对口协作关系,根据“同级、同工”原则,12名干部到我市相应乡镇(街)和部门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挂职工作。市教育局根据选派人员的学校及工作特点,将14名教师安排到市直属7所学校及城区7所学校相应岗位。由吉林市市委组织部相关同志宣读了派驻干部和教师安置情况。市教育局副局长马立昌同志代表接收单位做表态发言。
市扶贫办副主任张春慧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一是要牢固树立政治大局意识,坚决把省内扶贫协作和两市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结合实际,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二是要切实提高工作业务水平,挂职干部要在新的岗位上认真学习借鉴成熟的经验,多思考、多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三是要努力推动扶贫协作再上新台阶,为吉林市和白山市经济发展、人才交流、社会稳定等项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白山市扶贫办副主任高伟,白山市教育局调研员谭诗文等相关同志带队将挂职干部及教师送到我市,并出席此次会议。
消费扶贫模式之第一书记代言进社区
为使贫困村的产品进入城市社区,实现城乡居民互惠双赢,市委组织部谋划设计了“第一书记代言社区行”活动,择优挑选了109个社区结对帮扶带动109个贫困村。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交易1324笔,销售额12万余元,已有近50种贫困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进入社区居民餐桌,一批直销店、代购店、农产品大集等在全市社区兴起。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做到“六个到位”:
一、前期准备到位。在代言产品进入社区之前,组织第一书记对社区进行实地踏查,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和居民需求,与社区共同谋划人员、场地、宣传等筹备工作。提前进行货物储备,确保货品能够满足销售需求。利用社区公示栏、宣传栏、大屏幕、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对产品的种类、优势及社区代售(展销)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进行宣传,做到广而告之。
二、产品代售到位。建立贫困村“第一书记”代言产品社区代售机制,构建长期稳定的供销模式。明确代售时间,做到工作时间全程代售,并根据居民需要,鼓励安排弹性代售时间,利用好早晚、休息日等购买节点。明确代售方式,在社区采取定点代售的方式,鼓励有需要的社区采取电话代售、网络代售、上门服务等方式。明确代售人员,指定一名代售人员,能够讲清产品生产过程、特色优势、价格成本、优惠额度等内容,熟练掌握产品信息和推售技巧,做到专人专责。
三、统一展销到位。综合考虑各社区的工作力量配备情况、展销场地以及社区居民的购买需求和购买能力等因素,每月择优选定五个社区统一展销。要求选定的社区要提前做好展销场地布置、发动居民参与等工作,展销过程中要组织好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帮助送货上门。
四、拓展帮扶到位。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在规定的产品代售和统一展销以外拓展帮扶形式,如组织社区志愿者深入贫困村帮助抢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引导社区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开展项目合作,助推产业发展;利用社区“爱心超市”等资源,把城市居民的旧衣物、家电等闲置物品捐赠给贫困户等等。
五、宣传激励到位。加强“第一书记代言社区行”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将“第一书记代言社区行”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述职和街道领导班子、第一书记年度考核中,对工作积极,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社区和第一书记,予以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的予以约谈;对推诿扯皮、弄虚作假、一味讲求客观原因、未按工作时限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
六、督查指导到位。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定期对活动进展情况开展督查指导,实施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汇总,根据代言产品的销售情况调整产品布局,有针对的根据社区需求进行倾斜。要求县级组织部门建立问题反馈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每月收集汇总一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实时了解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市委组织部供稿)
本期简讯:
●近日,市文广旅局从“两不愁,三保障”出发,以解决贫困群众“不愁穿”为着眼点,筹集资金2.4万元,改造陈旧校舍,在所包保的舒兰市新安乡桃源村设立“桃源村爱心衣物领取站”,将募集的爱心衣物2500余件,进行清洗和消毒后上架销售,根据服装品类设定5至10元不同价位供贫困户选购,售卖善款将用于贫困户家庭卫生评比、应急救助等。今后“桃源村爱心衣物领取站”每月6日、16日、26日开放,根据节令每月更新上架衣物。
(市文广旅局供稿)
吉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8月15日